宣传册文字

发布时间:2017-06-01 编辑:
分享到:
 
 
一、前言
虹口区作为海派文化的发祥地,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。在漫长的岁月中,它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,创造出一批珍贵、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虹口分中心(以下简称虹口区非遗中心)成立于2006年底,隶属于虹口区文化馆,负责虹口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申报、宣传和保护工作。
虹口区非遗中心始终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、保护、研究工作。2006年以来,虹口区非遗中心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名录8项;抢救、采录音频资料近50余小时;承担了《虹口33个文化镜头》、《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上海·虹口卷》、《石库门生活口述》、《精武历史典籍》等十余本书籍的编辑工作;举办《石库门里弄风情展》、《辛亥革命与虹口》、《百年精武》、《海派翡翠雕刻》等数十场展览展示活动。如今,一年一度的《生肖年虹口民间民俗风情展》已经成为虹口区非物质文化展示的一个品牌和重要亮点。
 
 
二、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

项目级别
项目名称
颁布和认定年份
国家级
《精武武术》
2014年
上海市级
《精武体育》
2007年
《生肖文化》
2009年
《石库门里弄生活习俗》
2009年
虹口区级
《浦江码头号子》
2007年
《民间口头文学》
2007年
《盛氏六脉诊疗》
2016年
《海派翡翠雕刻技艺》
2016年

三、虹口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简介
1.《精武武术》
2014年12月3日《精武武术》以“精武十套”为主要内容,成功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,归属体育竞技类,保护单位是上海精武体育总会。“精武十套”是精武会员中凡学习武术的会员必学之技,精武规定每年或两年举行一届运动会,每届运动会都进行“精武基本十套”的集体大会操表演。
 
2.《精武体育》
精武体育会最早将西方体育观念和训练方法引入中国,注重借鉴西方的手段改造传统体育,倡导乃武乃文,既继承历史传统又结合时代特点,内容除了武术还涉及临池(书法)、图画、国语、摄影、粤乐、铜乐、弦乐、京剧、影戏、舞艺、医学、旅游、雄辩等。因其“精武文化”的特殊性,2007年《精武体育》列入第一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名录,归属民俗类。
 
3.《生肖文化》
《生肖文化》于2009年6月列入第二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归属民俗类。内容涵盖广泛,涉及传说故事、考古、纪年、民俗、工艺美术、建筑、钱币、票证、姓名、地名、文学等等,项目保护单位为虹口区非遗中心。如今,生肖文化已成为虹口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,极大推动了本地区非物质文化的普及、保护、宣传和传承。
   
   
   
 
4.《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》
虹口区是上海城区石库门建筑较为集中的地区。目前,虹口的石库门建筑体量为全市之最,种类(老式、新式、广式)亦是上海最完整的区域。历史因缘,虹口的石库门最早现于上海(东余杭路541弄,德裕里,1870年)。《石库门里弄居住习俗》于2009年列入第二批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保护单位为虹口区非遗中心。
   
  
 
 
5.《浦江码头号子》
浦江码头号子是上海近现代形成的一种民歌类型,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创作演唱的,并直接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唱的一种民歌,有搭肩号子、肩运号子、堆装号子、扛棒号子、单抬号子、肩担号子等种类。它的产生建立在虹口港发展的基础上,主要集聚在黄浦江沿岸的虹口北外滩仓储码头区一带。《浦江码头号子》于2007年列入虹口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保护单位为虹口区非遗中心。
   
 
6.《民间口头文学》
虹口的民间口头文学渊源流传,大量的原生态神话、传奇和故事流播于整个区域。人们口口相传,成为茶余饭后最重要的文化享受。2007年,虹口区非遗中心在第一次民间文学普查的基础上,整理民间故事、传说3883篇,民间歌谣674首,民间谚语2139条,共计七百多万字,出版了《中国民间故事全书•虹口卷》。《民间口头文学》于2007年列入虹口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项目保护单位为虹口区非遗中心。
   
 
7.盛氏六脉诊疗
盛氏六脉诊疗是上海近现代针灸经络辨证领域中特色项目之一,是在《黄帝内经》十二经的基础上,发现了六条新经脉(风门经、大杼经、督俞经、气海经、关元经、中膂经),并解决了一部份经外奇穴和新穴位归宿的问题。盛氏六脉诊疗已在全上海市范围内扩展,并远及挪威、美国、加拿大和葡萄牙。《盛氏六脉诊疗》于2016年列入虹口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项目保护单位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。
   
 
8.《海派翡翠雕刻技艺》
海派翡翠雕刻在题材、类型、艺术风格、表现手法、技术工艺、思想内涵等各方面,都自成一派,呈现出与传统玉雕艺术明显不同的艺术特色。翡翠雕刻技艺的制作环节主要包括选料、开料、设计、雕刻、打磨抛光和包装等六大环节。《海派翡翠雕刻技艺》于2016年列入虹口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项目保护单位为上海东华美钻股份有限公司。
   
 
 
 
四、虹口区非遗传习基地简介
2017年,虹口区非遗中心设立第一批非遗传习基地,鼓励和支持相关单位开展非遗文化活动,培养并壮大本区的非遗人才队伍,通过交流、展示、传习、培训、教学等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。
第一批虹口区非遗传习基地共5个,分别为:上海精武体育总会(精武武术传习基地)、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(石库门文化保护传习基地)、伶娜旗袍文化体验中心(海派旗袍文化传习基地)、江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(江南丝竹传习基地)、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(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传习基地)。
 
1.上海精武体育总会——精武文化传习基地
精武文化传习基地位于四川北路1702弄30号,管理单位为上海精武体育总会。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于1910年由霍元甲先生创办,是我国建立最早的体育社团,创立至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。目前,在海内外已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成立了精武体育会,现已成立“世界精武联谊会”,联谊会常设秘书处在上海。上海精武体育总会一贯为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懈努力,在武术的开展和向国外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,在海内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  
  
 
 
2.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——石库门文化保护传习基地
石库门文化保护传习基地位于嘉兴路260号,管理单位为上海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。石库门文化保护传习基地是目前上海唯一一个集保护传承、生活体验、学术研究、创意设计、产学研发、创新孵化的高端平台。基地的“上海石库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营”采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史遗产保护模式,汇聚各方专家学者保护海派文化。基地通过石库门里弄生活的传统技艺、生活形态、生活习俗等传统文化的展示、交流、培训等工作,进一步促进石库门文化资源的活态传承与可持续发展。
  
  
  
 
 
3.伶娜旗袍文化体验中心——海派旗袍文化传习基地
海派旗袍文化传习基地位于哈尔滨路219号,管理单位为伶娜旗袍文化体验中心。基地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旗袍文化推广,在海派文化底蕴深厚的虹口区建立旗袍文化的传播平台,为的是让更多的上海女性走近旗袍、认识旗袍、了解旗袍、喜爱旗袍,从而更好的熟悉中国的文化精髓,弘扬中国文化。基地具有四大特色,分别为:非遗课堂——每月一讲名人讲座、布艺旗袍体验室、娜摄影棚景室,咖啡文化体验。
  
 
 
 
4.江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——江南丝竹传习基地
江南丝竹传习基地位于丰镇路21号,管理单位为江湾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。  基地致力于江南丝竹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,目前民族管弦乐团有队员45人,积极参与上海市非遗中心、上海民管会组织的“洋泾杯”、“三林杯”、“中山杯”、“三民胡巷杯”、“富盛杯”等比赛展演活动,取得了较好的成绩。2017年成功申报为第一批虹口区非遗传习基地。
   
 
 
5.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——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传习基地
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传习基地位于杨树浦路248号1楼,管理单位为提篮桥党建服务中心。基地总面积为1082平方米,已初步成为区域内党建活动、教育培训、服务指导、形象展示以及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党建平台。2017年“五双一线”作为重点工作将结合非遗基地,通过非遗文化的传播,凝聚更多白领、党员、群众。
  
  
  
 

宣传册文字??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