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编者按】2015年,中共中央组织部、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、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《关于做好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》,就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抓基层、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和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等重要指示精神,对选派机关优秀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作出安排。
根据中央部署,北京市随即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一些发展滞后的乡村驻点。时至今日,这些来到乡村的第一书记们,为这些驻点村带来了什么改变?千龙网将联合《支部生活》杂志社,推出《第一书记》栏目,对此进行追踪报道。
简介:
王一波,女,1972年7月出生,1990年入伍,1991年入党,2005年转业到北京市卫计委工作,现任卫计委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科员,2015年11月被派到丰台区卢沟桥乡西局村担任党总支第一书记。
向老支书学习
西局村东临西三环,南接丰北路,西跨万丰路,北与小井村和六里桥村接壤,地理位置优越,以出租房屋等物业租赁为主要经济来源,村民生活富裕,已经逐渐从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过渡。从物质条件上看,这个村和城市没有太大区别。
但是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,有的村民穿着西装,开着名牌轿车,但脑筋却依然拖着长长的“辫子”,思想意识还很封闭,生活习惯还留在过去。不引导他们跳出这个小圈子,剪掉落后的“辫子”,农村城市化只能是纸上谈兵、换汤不换药。第一书记的责任不仅仅是扶助京郊农民找“钱”,更是要帮助他们融入现代城市找“路”。
“智慧社区”:点亮思想的启明星
两年前,卢沟桥乡开展“智慧社区”建设的试点,把西局村列为试点村。但这个村一直没启动。有些村民认为,农村日子过惯了,没啥不好,不想再搞花里胡哨的东西。
“智慧社区”在北京不少社区开展多年了,很多居民尝到了甜头。简单说,就是居民把手机、电脑与互联网连上,如在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健”等七大方面有什么需求,发一条信息出去,服务机构马上就能接收,并迅速办理;反过来也一样,服务机构发布通知、健康知识等信息,居民一看手机、电脑就知道了。
搞“智慧社区”是一项便民工程,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但可以此为抓手,在西局村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水平,优化各种优质可用资源,推动区域社会进步。
当我把想法在村委会上透露之后,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。有的村干部直截了当地说,搞“智慧社区”是形式主义。
我意识到,村干部和村民之所以对“智慧社区”不认可,主要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个便民工程能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什么实惠,眼界禁锢了他们的脑子。
我主动联系了作为北京市首批试点“智慧社区”和国内首家3D“智慧社区”模范样板——朝阳区团结湖街道,并在2016年1月11日,带领村班子7人实地参观学习。
团结湖街道全模式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工作人员通过平台演示,详细向我们介绍了“智慧社区”软件的基本功能、操作方法和使用效果。在一组大屏幕电视前,我们看到有一个地方围了一群人,工作人员一点交通模块,电视立刻放大,非常清晰显示出有个小区的某个大门前,车辆剐蹭了,引起居民纠纷。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保安前去协助解决。
刚看完这段电视,又有居民报来一条信息:小区有楼层停电。工作人员马上在网上点击维修模块,不一会儿,电视屏幕就显示维修人员出现在现场的画面!
工作人员介绍说,“智慧社区”把社区1000多个电线杆子编上号,附近安上摄像头,一旦哪里出事,当事人在手机上软件上敲上啥事或拍个照,敲上电线杆子号码,工作人员立即能看见现场情况。
“好家伙,这么厉害!”“太方便了!”“我们这脑子,该修理修理了。”西局村的人不断地发出感叹。
回来后,村干部多次开会讨论,研究部署符合我村实际村情的“智慧社区”建设工作。针对我村老人多,医疗资源有限的特点,我提议软件补充医疗卫生这个版块。
今年7月,我村“智慧社区”软件验收合格,正式投入使用。村委会不仅让每户村民的手机设置了APP,而且还教会了他们如何使用。现在我们的工作手段和村民的生活都有了很大改观。
比如,原来村里通知需要挨家挨户打电话,2300多户村民,光打电话就要花两三天;遇到大事出现人手不够,还得抽调其他人员帮忙。现在村民直接通过手机上就看到了村里的通知,节省了劳力和财政开支。
目前我们的软件功能主要包括:1、应用信息化手段,对辖区内的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事前预防应对、事中处理和善后恢复;2、动态监测辖区内交通和车辆分布状况、协调疏导地区交通;3、对社区内的治安问题进行防控;4、实时发布通知通告;5、实现在线订餐和社区易购;6、健康知识宣传和社区医疗服务;7、在线开展文化宣传和文艺活动;8、网上报修、维修等。
一些以前对“智慧社区”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的村民,现在成了自觉宣传智慧社区的志愿者。前几天我碰见了以前对“智慧社区”不理解、不认同的高大爷,他兴高采烈的对我说:“王书记,这个智慧社区软件太好了,我现在剪头发都不用出门了,直接网上一点人家上门服务。还有,我家的水龙头前天坏了,以前还得打电话预约修理,等的时间长,手续也麻烦。现在只要一点手机,马上就有专人来修。真没想到,70岁的人了还能过上这么便利的生活,真得感谢共产党啊!”
与村妇女主任了解村里情况
“万丰小吃城”:让外国使节主妇品尝中国舌尖美
“万丰小吃城”坐落在丰台区万丰路南口,中式民族传统风格建筑,营业面积19000平方米,可同时容纳2000人用餐,汇聚了全国各地小吃3000余种。一、二层是全国各地的特色小吃,三层的中华小吃博物馆陈列着近千种老物件和老照片,向品尝美味的食客们,诉说着中国百年传统饮食文化的变迁。
一些市面上稀有的老物件,像老北京话里经常出现的“瞎掰(有钱人使用的木枕)”、文革时期的“粮票”和“副食本”、1952年中国银行的1亿元的支票等文物,在这里也能见到。每当华灯初上,店内的舞台还有传统的民间表演。
然而,这个集美食和文化于一体的资源,却由于环境闭塞,宣传力度不够,从2010年1月正式开业开始,好几年过去了,知名度似乎并没有多大起色。
万丰小吃城是我们西局村的“名片”,也是整个丰台区的文化、历史和精神的代言人,蕴藏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我不禁暗下决心,一定要把万丰小吃城打造成西局村的文化品牌!
说干就干。我带领村支部几名干部一起,变“被动应对”为“主动求解”。通过实地走访,掌握了小吃城的优势所在,后经村委会内部多次讨论磋商以及征求小吃城业界代表的意见建议,确定了“走出去”的战略目标,即改变过去“等、靠、要”,寻求宣传机会,主动承办有影响力的餐饮活动。
2016年春节前夕,我从文化部朋友那里获悉,文化部想近期举办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驻外使节夫人的联欢会,正在筹划、选址。
机会来了!我马上毛遂自荐,推荐了万丰小吃城。听说这里不但汇聚了中华传统美食,更承载了浓郁的饮食文化积淀,是中外游客了解中国,感受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窗口,文化部的朋友竟连连翘起大拇指说:“太好了,太好了,这就是我要找的地方!”
2016年2月1日,万丰小吃城迎来了首批外国客人——首届驻外使节夫人包饺子、过大年联欢会在这里举办。联欢会上,小吃城的师傅们手把手的教各位驻华使节夫人包饺子,并向她们介绍中国传统民俗,教她们学剪纸、写春联。南非使节夫人玛丽雅娜高兴地说:“原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年夜饭,没想到在品尝美食之余,还能感受到这么正宗的中国年味儿!”
临走时,很多外国朋友留了我们的电话,希望下次还能来我们这里品尝舌尖上的美味,精神上的盛宴。这次活动举办得非常成功,它不仅促进了中外友好文化的交流,还带动了西局村的经济发展。和以前相比,现在的万丰小吃城名气大增。后来,我们还先后举办了“首届老北京传统小吃品尝宴”、“国家博物馆小吃宴”、“国家外交部新春团拜会”等活动。
爱心捐款
“女汉子”:愧对家人不负村民期望
在外人看来,我工作风风火火,做事雷厉风行,活脱脱一个“女汉子”。其实,我的内心也有柔软和愧疚的一面,面对我的家人,我却成了“狠心”的亲人。
一次,我正在办公室筹划近期的工作,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。父亲一般没有什么急事,不会在工作时间给我打电话,一种极度紧张的气氛瞬间包围了我。
果然,父亲在电话里急得连不成语句,“波呀,你妈住院了……你能回来不?”我腾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,又故作镇定地对父亲说:“爸,别急,到底怎么回事?”父亲缕清思路,这才道明原委。
原来,母亲在小区不幸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到在地,双手桡骨远端骨折,动弹不得,急需手术!父亲因为母亲的事着急上火,支气管炎又犯了。我知道,病榻上的父母此时最需要我的陪护,可是我刚来村里不到十天,很多工作刚刚起步,后续任务很重,如果我离开岗位,很多工作便无从开展。
面对全村人和家人的需要,我选择了坚守岗位,白天照常主持日常工作,请护工帮我在医院照顾母亲。晚上下班后,我再到医院陪床,尽儿女之责。至今,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第一天晚上陪床时,年迈的母亲那张痛苦的脸庞。她躺在病床上,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,滚大的汗珠从她额下掉下来,“是不是特别疼?”我小心翼翼地问着,一方面是因为心疼母亲,另一方面是因为不能全程陪护而内心愧疚。母亲怕影响我工作,强忍着说没事,反而嘱咐我,刚去村里,肯定有很多事情要做,不要因为自己分太多心。听了母亲的话,我心如刀绞,强忍住泪水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
病房的条件非常简陋,一个不到12平方米的房子里塞满了6个人,3个病人、3个陪床的,母亲每晚起夜两次,同屋病人有个啥动静,也都听得一清二楚,所以晚上我基本是睁着眼度过的。第二天早上,我和护工交完班后,直接去村里上班,一天下来疲惫不堪。
然而,“屋漏偏逢连夜雨”。不久,我又接到了医院的通知:我爱人急性心梗,需要马上安装支架!真如晴空霹雳!我都懵了,父母还没顾全,爱人又要手术!怎么办?想来想去,我想到了外援——只有请远在东北的小姑子一家来北京照顾我爱人了。
我都不知当时那段日子怎么过来的,就这样,我咬牙坚持了一个多月,家人总算有了好转。虽然为了工作,我牺牲了许多照顾家人的时间,但是我不后悔。我已经把西局村当成了我自己的家,我愿意用我的一腔热血,守望、庇护这一方热土。看着我们村的面貌不断翻新,老百姓的生活日益富裕,精神生活更加丰富,我做再多的牺牲,都是值得的!